close
五果為助,五蔬為充”的膳食結構,具有廣雜性、主從性和匹配性。這種膳食結構不僅適合人類消化道的組織結構和人體生理全面營養的需要,有助于人類的健康和種族繁衍;更重要的是能縮短人類食物鏈,最大限度地合理利用現有自然資源,提高食物的資源效益。長期以來,西方現代農業為了增產的單一目標,濫用化肥。這種耗能型的化學農業不僅造成巨大的能源浪費(每增產一倍糧食投入九倍的化肥),而且使土壤板結,團粒結構減少,土質遭到破壞,造成嚴重的環境污染。中華民族通過自覺、漫長的農業生產實踐,積累了一整套中國獨有的、維持農業生態系統基本穩定與平衡的理論、方法和措施,建立了以耕、耙、耪、鋤為中心,施用農家肥,保持水土,種植綠肥作物,輪作倒茬,用地與養地相結合的生態農業體系。這比歐洲出現的綠肥與輪作的農業整整早了1200多年。難怪西方有識之士以羨慕的語言贊美中國傳統生態農業“是世界上已知的最為驚人的成就之一”。我國傳統生態農業使用種類繁多、養分齊全的農家肥料,這樣生產出來的農產品營養豐富,內涵充足,質量上乘。食用大量不同種類的生態食物,這正是中華民族如此聰明智慧的原因之一。
祖國醫學第一部經典著作《黃帝內經》中有“食飲有節,謹和五味”的至理名言。文中“虛則補之、藥以祛之、食以隨之”等句,指出患者在治療過程中不能單靠藥物,必須密切配合飲食調理。古代名醫扁鵲也認為,飲食調理是醫療中不可缺少的部分。至宋朝,《太平圣惠方》中列出了對28種疾病進行食療的具體方法:如水腫病人食黑豆粥,咳嗽病人食杏仁粥,明確了飲食的治療學意義。唐代大醫學家孫思邈所著《備急千金要方》中已設有“食治”專篇,收載藥用食物154種,分為果實、菜蔬、谷米、鳥獸四類。
有不少中藥,人們也常當做食品來服用,如枸杞子、首烏粉、冬蟲夏草、薏仁、金銀花、西洋參等。正是由于食物也是藥物,藥物也當做食物,食物也有性、味、歸經之分,有著良好的食養、食療的效果,所以,古代醫家常把食物的功用、主治與藥物等同起來。例如,牛肉作為食品,能補脾胃,益氣血,古代醫家就把牛肉的功效與中藥黃芪畫上等號。《韓氏醫通》就曾直言:“黃牛肉補氣,與綿黃芪同功。”羊肉甘溫,益氣補虛,名醫李東垣認為:“補可去弱,人參、羊肉之屬是也。”將羊肉之功與人參并列。近代也有學者將海參、狗肉的功用比做紅參,《五雜紛》云:“海參其性溫補,足敵人參,故曰海參。”
推薦:台東減肥 台東眼科 台東牙科診所 台東銀樓 台東燒烤 台東有名海鮮餐廳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